《旅伴》刊物2015年04月
主管:中国铁路总公司
主办:中国铁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11-48580/G0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805
齐中和的文化创业之路
生于北京,长在美国,学成北大。这十二个字很精简的概括了齐中和人生前三十年的历程。如今,他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开启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业之路,将知识和文化融于千变万化的创意产品中。他想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时代,小众产品也能很好的发展下去。
本刊VS齐中和
本刊:你为什么会选择自己创业呢?
齐:从考古系毕业后,我开始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因为我深知人生的道路有千百条,只有找到准确的定位,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说实话,带着北大光环毕业后,能找到很多很好的就业机会,比如去文物研究机构、地方考古所或者各大高校等。如今,很多大学生都是跟随着师兄师姐的步子重复着一种模式化的生活。对大多数人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是正途,也是个人价值发挥的最佳途径。而我却想跳出这个圈子,我是个爱好自由的人,喜欢花时间学习、思考、实践。如果选择工作,通常三年内很难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其中,更多的是重复性的配合。学了二十年,经济,哲学,历史,文化,书画等等,我想试试把自己扔到商海中,看看在现实世界存活的能力。创业,时间就是自己支配,一点都不比在工作单位轻松,不过如果有想法,不妨去试试。或许是在美国成长,接受过美式教育的缘故,我内心总是追求新鲜事物并渴望创新,就像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做自己的主人才能找自己的路。
本刊:在什么情况下确定了创业方向?
齐:我既不想卖猪肉,也不会做米粉。文化一直是我研究和努力的方向。创业初期谈不上理想,存活是个最现实的问题。对市场一无所知,也不了解自身的优势。买了200个空盒子,整整齐齐的摆在架子上,思考如何填满它们。创业初期的前半年,卖过玉石,木器。玉石卖的慢就打散穿手链,找人设计效果不明显,自己翻书寻找古代设计灵感,买书学打结,买工具亲手掐丝,我的设计被人接受了销售翻了一番。这个东西太耗时,夏天来了就画扇子,客户要求很具体,扇子骨进价不低,写画要控水、压平、盖章、折叠要小心印章蹭花、穿骨要小心折断、粘贴、修边一一时间成本太高了。去外地寻找更便宜的扇子时路过景德镇,画了两个杯子,突然想起自己会画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可以定位的文化产品。
本刊:能否说下你创业之路上印象深刻的事情,总结下成功的喜悦或是失败的无奈?
齐:每个创业者都过着非正常的生活,打工时你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除了上班就是休息。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这简直就是奢求,工作与生活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是最基本的状态。
还在读研的时候我看了《中国合伙人》这个讲述创业者的电影,影片很励志但也展现了创业的艰辛和现实的残酷,创业者要有决策力,在关键的时候排除一切困难和异议,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并且坚持下去,一般人是很难做到。我在烧瓷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大困难。景德镇烧瓷经过了三次技术的升级,从绘画到工艺都飞越了。瓷器不是那么简单,器物进入1300多度的窑炉,高温、中温、低溫釉烧几号温锥,放在什么位置,泥料的品质,薄胎器物流线角度,器壁的薄厚,修坯的细节,多少度烧还原氧,是否需要覆烧,都是事在人为的关键。1200度下,纹丝不变,盈润如玉,透如凝脂,发色纯正就有一定运气的成分了。这个过程经历了无数次探索,寻求突破,一言以蔽之,瓶颈期过了。百炼成钢,绘画也有了质的飞跃。线条更犀利,画面更合理,构图更清晰。画瓷和宣纸上绘画有区别,对水的控制要求很高,水大了一点就显得肉,而且会积釉料,烧出来很不美观,甚至可能会造成缩釉。水小了,胎体迅速把水分吸去,显得干涩鄙陋。水分要恰到好处,还要可以持久画几笔,耐得住胎体的吸附。青花料的发色能力不同,要能够看到烧成后的深浅,才能做到康熙时期墨分五色的美感。
关于梦想,贵在坚持
有句老话说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旦开始创业就很难再停下来了。因为创业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要对股东、员工、客户负责。创业最初期,有人看我天天奔波,就说现在回头踏踏实实找份安稳工作还来得及。可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退路这个问题,因为往往留有退路的创业者都很难取得成功。
并不是所有创业和激情最终都能成为传奇,我没有过分宏大的愿景,只想把能做的事做好。面向大众文化需求和礼品馈赠而不断创新。继续公益事业,继续枫林教育。把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贯穿经营,来构思新时代儒商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