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29发行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财富周刊》
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记者:郑洁
“80后”齐派传人,传统创新、东西并包的实践艺术践行者齐中和,在今年4月的米兰国际设计周和6月的墨西哥友好城市博览会中国展上,都将以北京国际设计周观察员的身份率团出席,这也是北京国际设计周这个国际性的文化交流贸易平台首度设立观察员机制。作为奔走在国际文化市场一线的人员,对于文化产业如何与国际市场对接,齐中和有着自己独到的想法。
北京国际设计周有了“观察员”
2016年文博会上,齐中和第一次尝试互动式个人展览的方式。2017年北京国际设计周首次推出“交流+交易”的线下活动,齐中和受邀参加,他展出了自己设计的当代艺术品,并跟观众强烈互动。当时,他以自己的作品形象为依托,全新设计了一些小书签,在免费赠送的同时,让观众告诉他心中所想,诸如“岁月静好”“少年与酒”等个人意愿,齐中和都帮助实现当场定制。在他那几平方米的小隔间前,观众排起了长龙。“北京国际设计周带给我的收益颇大,主要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文化创意产品要做到别人心里去,去了解个体内心最深处的诉求,把它变成具体的文化产品,再回馈给他们。”齐中和说。
此后,齐中和跟北京国际设计周产生了更深的联系,加入了米兰国际手工艺展,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观察员,带团去观察、交流和互动。他续用了北京国际设计周集市上的方法,在展览上再次销售实用美观且手制的艺术书签。每天从早上写到晚上,单个售价两欧元,日均销售书签200多个。他用意大利语和中文书写诸如“幸福”“和谐”等“一带一路”精神,并写下顾客的名字,当地人趋之若鹜。“文化产品不但要叫好,还应叫座。从单位产出比看,两平米空间卖出两万元文化产品已属热销,从发展角度去思考,其实并不在于能卖多少东西,而在于从中了解到的信息和造成的后续影响。”齐中和说,社会影响是品牌力量,一万元卖一件不如一元一件卖一万件力量大;交换回的万条数据更有助于精准的研发和高效的投放,这才是他做这种“接地气”服务的真正红利,也是观察员的职责所在。
当时,一位想买他自制釉彩的顾客是意大利米兰的文化大使,也是当地非常著名的一个陶艺家,他慷慨地提供资源,邀请建立齐中和米兰工作室。后来,齐中和又认识了在联合国工作的一位女士,对方提供了日内瓦文化展会的机会。这些都是在米兰意大利手工艺展上带来的机会。
接下去的墨西哥艺博会,齐中和都将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特约观察员,去第一现场了解市场、了解文化差异并及时反馈信息给设计周,观察员机制将成为一种常态,为设计周后续活动的落实奠定细节基础。
成为文贸通的艺术顾问
齐中和留学多年,学过中西艺术史、语言学、考古等多学科,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创立“中和烧”“中和宝烧”陶瓷品牌和“上一”陶瓷艺术衍生服饰品牌。在当代陶器工艺上,他通过考古学积累的知识还原古代技艺,加之现代艺术处理,具有跨领域的开创性。
近期,齐中和与入驻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重点企业文贸通展开合作,成为其首席艺术顾问。在国内5月的第五届中国服务贸易交易会和9月的北京国际设计周生活设计展上,他都将以文贸通顾问及考古实践艺术家的身份出席,并与美国金属艺设计师合作设计作品。
文贸通本身就是一家定位于创作者、资源、平台、产品生态体系的推手和联结的公司,主要致力于国内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文贸通CEO王欣介绍,北京文投2017年底在天竺保税区注册新公司文投国际,随后于2018年1月与歌华集团正式签署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股权交割协议,并在此前与基地设计贸易板块的核心入驻企业文贸通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将对文贸通在基地开展多业态融合给予全方位支持,前期重点是协助促成文贸通成为北京市文资办全新打造的文创产业投融资平台“投贷奖”在基地的首个示范案例。此外,文贸通结合歌华集团北京国际设计周平台,将主动参与国际设计交流活动,并在海外设立工作室将国际设计交流成果有效对接并转化。同时,与华夏幸福基业共同进行大型文旅项目内容建设。
王欣说,在文贸通的这些跨界合作中,齐中和以其自身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拥有的资源及个人能力,将会持续担任重要角色。
了解对方的商业和文化诉求
常年奔走在国际文化市场一线,齐中和认为,文化输出或文化贸易不能以销售为第一主体,首先要获取对方的商业或文化诉求。“很多人觉得中国地大物博、文化资源优秀,都希望搞出复杂、高级的东西灌输给对方,但他们也许会愿意花钱买一张小小的书签,也不愿意买那些我们认为高大上的东西。”他认为,不妨重视一些美观实用且简便的文化产品,又具有反映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内心愿望的文化内涵,去撬开国际文化市场。而首先,应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并与当地人深度交流后产生实际的产品或产业,使产品和产业能够留在对方的环境中生根发芽。
齐中和说,中国古代先贤就教导学生要首先虚心地去尊重和了解别人的需求,中国的文化产品如果要成为流行国际的一支,一定要能够触动对方的心灵,但在这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调查数据作为基础,对接对方的生活和内心需求,并以别人听得懂、看得明白的语言方式去表达。
在树立文化自信、传承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齐中和也认为不应忽略现代的活文化。重视传统文化,不能照搬传统的东西,目前有些传统文化的商业开发,并没有透彻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只是视觉元素的拼接。有些则很容易陷入“繁复”,造出来的东西被人们理解起来很难。其实文创产品开发的更高层次,应从人类普适的价值观和心理诉求出发,讲视觉更要讲人文精神,让人从中得到内心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