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时代》
中国电信
2015年春季刊
齐中和,1982 年 12月生于北京书香世家。祖父齐心同白石四子齐良迟共同创办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师承于好友齐良迟,赐号枫林斋。中和自幼学习书画,本科毕业于旧金山州立大学对外汉语专业,辅修经济学、艺术史,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汉唐考古方向,主攻古代宝石研究。珠宝玉石鉴定师。先后参加五省考古发掘及汉墓文物整理工作。毕业论文《明代宝石研究>填补了考古学在古代宝石研究领域的空白。研究生毕业后,用其所学从事瓷器、茶品、织锦等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并致力于以所学将公益教育、传统文化传承和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相贯通。他亲自手绘,设计研发各式盖碗,先后开发了“白石风格系列”、“考古图系列”、“素书风骨系列”等性价比优异的小众文化创意礼品。
“相互启发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在于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齐中和。
中和在北京西山脚下有一处小店,一进去扑面袭来一阵墨香。一层的柜子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架子上摆着他亲手绘制的瓷器。墙上悬挂着八块清代的老匾。一杯清茶过后,儒雅的客人告辞离开,开始了我们的清谈。他对我说每块匾都有深意:
仁者乐山
进门就看到“仁者乐山”匾。这让他想起了导师的教诲,山之高远,不可不敬畏。他打趣的称自己为半醉半醒的人。有幸进入中国思想家的摇篮北京大学学习,一次他的导师讲述曾经邂逅的三个大学者,把他们比作三座高山,看到崇拜的导师眼中放出崇敬的光芒,中和醉了:“山有多高,海有多深,不可不敬畏。”
五云集
与仁者乐山匾相对的是“五云集。”他说五云集寓意五朵祥云,是对他人生启蒙影响比较大的五个人。祖父教会了他待人忠厚,勤以学文;一位美国石油行业的企业家教会了他勤俭,富而好礼;一位研究中国艺术史的美国教授让他体会到了文化的感召力;一位犹太裔女教授给了他上台演讲的机会,使重振信心;考古学导师教会他人文关怀和心存敬畏。
敦厚
第三块金字匾,叫“敦厚”。敦厚得以载物,非礼不取。这是他的经营的信条,靠辛苦,靠勤奋,靠知识,靠诚信。动人以情,待之以礼,从对方的角度思考,经常问自己对别人是否负责任。祖父教导他做个明白人。他的店里没有很贵的东西,都是自己写写画画的文人雅趣。”我希望可以让百姓享受文化生活,家居的艺术化而不影响他们的生活,”中和道。
居仁
敦厚匾的对面是“居仁”。仁者爱人,他希望对别人有用。在交谈的过程中,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胖子自信满满的跑进来道:“小齐老师,考我吧!”有家长带孩子来领英语单词。还有人探身进来问:“您这里卖什么的?“他对我打趣地说:“卖想法。”孩子家长对我说他们在寻找一位能够给孩子启发的老师,一位女士告诉我:“我们陪伴他成长一年了,来这里我从来不用设防。”这也许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他的基础是无时无刻的不为自己的客人考虑,“做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他们信任你。”
修齐
他的座位面对一块“修齐”匾额。所谓修身齐家,每天拾起头就会看到这块匾,用来提醒他不断地修正自己,包括学习,思考,尝试,体会,总结和再修正的过程。他说:“我的经营有些冒进,有人提出来过,压住心火想来的确有道理。事还要做,那就选择稳妥的方式。没事拿起琴来弹弹,听听音色缓急,找找心态的问题。“人都会犯错误,对于修正自己他着起来闲逸而坦然。
步云
话锋一转,回身看着身后的一块深色匾额“步云”突然郑重起来:“我最不想把它解释为平步青云,太快了不好。人怎么能几步就飞上去呢。”他笃定的望着我道:“这是先后的关系,这云是祥云,做到了那片云彩就下雨。只要去享受过程,用心的做,手眼心语意到哪,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你是,不是也是,你不是,是也不是。一动妄想,就慢了一拍,错过去了,关键在务本。”
聿修厥德
“聿( yu)修厥德”和“耕读家风”匾被放在了最里面,他想来是颇有深意。如果说抱道守中,君子务本,那么耕读家风,不断地学习,勤于耕耘就不难理解。聿修厥德,传承先人的精神,或许也正是他志趣的所载:
耕读家风
中和祖父致力于公益事业至今惠及无数。传承了家庭的衣钵。他乐于公益,曾应邀在云南景东“开南书院”开讲“学而思”并在山区小学授课。山区小学受到国家的扶持建起了明亮的教学楼。令人尊敬的乡村教师承载了课业、课外、家庭辅导的三重重任。孩子们求知欲很强,期间有的学生会系统的提问,好像受到了启发。条件有限,除了语文、数学以外他们开不了更多的课程。中和在经营的同时与山区的孩子建立交流平台,以英语为主,兼顾文史礼乐等素质教育。在这条路上,他并不孤单,前不久他发起的送知识活动,老顾客们在三天内向应了500多本各类图书以支持边疆教育。结束专访前,我问到他未来目标是什么?他回答道:“不能没有宽广的视野,不能没有想法,不能只为自己。”
尾声
采访结束后,一位慈祥的女客人对我讲起了她与枫林的邂逅:“一年,我觉得他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听他讲起好像十年的经历,实际上他发展的很快的。我们真是从市场到现在,我们就看着他成长,而太快了。他们成长速度非常快!而且,我喜欢这些艺术品,在他们这学了很多东西。包括思想的……我也跟我女儿在谈到一些东西,非常感谢这里给我的启发,不经意遇上了我要找的东西。他的思想在不断的升华,一开始是什么,在十字路口怎么去抉择,我觉得到今天他每一步选择都是正确的。他可以去一个常人应该选择的单位,我觉得他能突破自己,能够走自己的路,真的选择中他非常厉害。我知道他们是好人,而且他们不是商人,就像一个课堂一个学校,他们要从事自己的营生是要有收入的,这种收入是合理的。这非常舒服。作为这一点我慢慢去悟。”
“他的社会价值,就是人文价值非常厉害,比如他在教学生,我老在关注,他给学生不仅仅是技巧,而且讲做人的道理,这个社会价值我们在不断传播非常好,是一块净土,真的我特别支持,特别好。身边一位医生应道:“是的,真的特别好!”
一位作画中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访:“我觉得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一些东西,他们今天的成功还是在于勤于思考,总结经验,每个人经历都是蛮多的,有的过了就过了,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还有呢,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化真的很博大精深。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会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德’是吧,我为什么喜欢他们这里,我看到了真诚,我喜欢来这里学习。人最大的成功是精神,不是物质,是内心深处的成功,我觉得他这应该扩大地方了”。“是他修来的”,“是爱他这块才”,“来源于信任”……这时,跑进来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自己搬了个盒子坐在门口,中和拿了一块水写布给她,一支毛笔,她就奋笔疾书起来。写罢,起身骑车去了。
1./本刊:您觉得年轻人创业,是否应该先有完善的计划呢?
中和:我觉得创业做一些知识的储备是必要的,但是计划并不一定很完善了才去做。最初往往认为可以的事情实践下来通常都会有所变动,关键是草创期的轻资产灵活机动。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帮到你的往往是预想不到的机缘。我经营初期也没有什么想法,走看看,看着变,再实践,客观一些往往收效更好。慢慢的遇到了画瓷,就有了“家庭生活艺术化”的概念,东西不贵不贱,和生活有关,增添生活趣味,让工薪阶层买的起、用的起、送的起,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在慢慢的过程中开始有的想法。在实践中变化,这样更客观。
2./本刊:很多年轻人创业,不想依赖父母,您有什么建议?
中和:不想依赖父母是好的,但要做的纯粹点。我是白手起家,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打两份工,自理學费和生活费之外,投资艺术品。后来创业的启动资金是投资变现换来的。最好靠自己,我见过一些学弟学妹想创业,或者说不想靠家里。我说你凭什么靠自己呀,启动资金都找父母要,要是彻底靠自己,就要从打工开始,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辛苦攒钱,哪怕去肯德基、麦当劳去打零工攒下钱投资,然后卖了赚点钱再一点一点滚起来,这你才知道这个钱来的的不易啊,这个时候你才能巧经营,要不然对经营和资金没有概念,花的快收的慢。
3./本刊:职场或初尝创业的年轻人遇到困顿,您有什么建议呢?
中和:这个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如果确定是要干的,就没有“不行”二字,每遇到困难就让我想起曾国藩当年写的一本书叫《挺经》,这里边开章名义第一章,就是讲的“挺住”。就是人家不给你,你也得挺住,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不要让别人告诉你说你行还是不行。所以说做事情就要坚持。
4. /本刊:您也是从学校走出来,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中和:我建议别跟别人拿一样的简历。这个就是珍惜时间和积累的一个过程,所以年轻人多积累,就寒窗苦读吧。就是别人在赚小钱、买车、交女朋友、吃喝玩乐,我在那看书呀,我大学时每天上学坐车的三个半小时看书补充知识,经常坐过站。不用等老师说,都得有针对的自己找东西看,做自己的老师。君子不器,想稳定就要有专长,想做事就要才思广博。能够自学,自然就成了同学中的老师,就自信。我现在招人,找专业人才容易,找瑞士军刀一样的多面手很难。我在知识储备的年龄,走路都在学习,睡觉都在播放知识点,坐车在看书,闲来在思考,看到技能就了解一下,艺术、音乐、历史、经济、治世哲学、文化、科学、人文、风土人情等等,再找机会劳动锻炼磨练意志,见到有思想的人就有道而正焉。真正好学的人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绝对不是仅仅为了上名校,拿了文凭就够了的。面对社会的竞争,学校实在教不了你什么脱颖而出的本领,能够传授的仅仅是一种宝贵的严谨科学的思考方式。在学校,你要等到老师要求的时候才干,那你就什么都晚了。
5./本刊:您对未来有什么远景?
中和:并不是所有创业和激情最终都能成为传奇,我没有过分宏大的愿景,只想把能做的事做好。面向大众文化需求和礼品馈赠尊重传统而不断创新。继续公益事业,继续公益教育。把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贯穿经营,来构思新时代儒商的人文价值。作为一个人,无道不取,分享一些美好。